尹昌衡简历(尹昌衡西征)
四川在民国时期,是一个很紊乱的当地,那时分我国各省的军阀,都相互之间奋斗,可是四川区域是比较特别。当地军阀很少参与对外的战役,大部分都在内斗,底子没有人能够彻底一致四川,便是是今后的刘湘,也仅仅象征性的王,底子指挥不动四川其他军阀。可是有一个人,在辛亥革新之后,凭仗自己的才能和声威,是能够一致四川的,自从他被袁世凯幽禁,四川就乱成一锅粥。他便是四川军阀的开山祖师,四川王尹昌衡。
1884年,尹昌衡出世于四川
彭县,祖父尹善志熟读经文,可是便是中不了进士。父亲尹仕忠是个私塾教师,有时分也做一些小买卖,来保持一家的开支。尹昌衡遭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小喜爱读书,喜爱诗词歌赋,记忆力也很强。少年时因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当地人又亲热地呼之“尹长子”。
就算他喜爱读书,可一向乡试都考不上,1897年尹家迁居成都,尹昌衡随即就读于尊经文院,悉心攻读旧学,对我国封建文化吸收颇多。所以他立志想为国家出力效力,十八岁的时分考上四川武备书院。就算他考上了军事书院,可是他仍是喜爱在校园读四书五经等书。
1904年,清朝派学生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内容,由于尹昌衡在校学习优异,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军校学习。1907年又进入了日本士官校园第六期,和日后席卷我国西南的,李烈钧、李本源、唐继尧、刘存厚等人联络特别好。
还与在帝国大学的川籍留学生蔡文全、周烈、周卓、杨静成结拜为兄弟,与法政书院川籍学生董修武常有来往。在结拜兄弟和联络亲近的同学中,简直满是同盟会会员,惟尹昌衡不参与同盟会。这是由于从小被儒家思想熏陶,觉得来日本读书,将来回国,要报效国家。
1909年,日本士官校园第六期我国留学生相继回国。二十五岁的尹昌衡怀着报国救民的大志,在广西新军中任职,与当地同盟会机关联络亲近。由于他活跃宣扬民族主义,并参与主办广西同盟会机关报《攻略月刊》《南风报》等,加之性情亢傲不羁,面辱广西巡抚张鸣歧,为张所不容,遂回到四川。
尹昌衡回到成都今后,经过颜楷父亲颜辑祜介绍,被川督赵尔巽委尹任军事编译局总办,后改任督练处会办。此刻他感到四川的控制危如累卵,自己也不想参与革新,就想把握兵权,来完成自己的价值。这时分四川的新军第十七镇现已建立,赵尔巽从东北调朱庆澜充当该镇统制官,其他职位的高官也都是外省人。尹昌衡就与四川籍军官周骏,彭光烈等人常常寻衅外省军官。赵尔巽以尹昌衡意气飞扬忌之,一直不派入第十七镇任职。后来赵尔巽被调离了四川,他的弟弟赵尔丰当了四川总督。
1911年,清廷宣告铁路收归国有,租股概不交还,引起川人激烈对立,各州县安排保路同志会打开“保路运动”。由于川籍军官大多是富户出世,在被清朝国有方针收走的铁路租股里边有自己家的一份,所以都很对立这个方针。
四川总督赵尔丰就派兵打压“保路运动”,导致四川各地同志军处处起义,尹昌衡等军官私自帮助同志军,清王朝在四川的控制危如累卵。
“成都血案”发生后,尹昌衡屡次劝止川督赵尔丰抛弃打压手法,支撑川人保路,遂引起赵尔丰猜疑,命令将尹昌衡幽禁。后因四川陆军小书院学生赶开外籍总办姜登选(后来成为奉系军阀重要人物),赵尔丰不得不派遣尹昌衡暂时出任该堂总办,由此有了一批装备实力。
在有利的革新局势下,川籍将领都想赶开赵尔丰,要尹昌衡安排起义。可是尹昌衡左顾右盼,没有这个勇气。正在尹昌衡犹豫不定的时分,赵尔丰把尹昌衡幽禁在总督府。
1911年11月5日,同盟会员夏之时率所部新军在龙泉驿起义,克复了重庆,建立了蜀军政府。同盟会员张培爵、夏之时分别为正副都督。不久,率军入川平叛的端方也被起义战士杀死。赵尔丰面临全国全川不断高涨的革新局势,被迫于 1911 年 11月 27 日,把权利移交给立宪派,建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尹昌衡得任军政府军政部长职。
12月 8 日,赵尔丰指示部分官兵捣乱,制作了成都叛乱,军政府在东郊场举办阅兵式,阅兵式甫始,战士骚乱,旋冲出较场四处掠夺、都督蒲殿俊自此深藏不出,军政府遂告倒台。尹昌衡在乱枪声中,由东较场驰马去凤凰山邀周骏驻军出动军队,借得周骏兵300,立返城内平乱。在同志军、同盟会成都党人亲近配合下,更仰川籍军官拼死出力,尹昌衡仅用两3天时刻即平定骚乱,安稳成都次序。
尹昌衡由于停息了叛乱,在四川将领的支持下,在成都同盟会负责人董修武以及立宪派头面人物的推拥下,尹昌衡出掌新建立的四川军政府都督职务。
赵尔丰尽管交出了政权,可是率旧部任然在私自进行复辟活动,要挟到了四川军政府,尹上台后,出兵捕杀赵尔丰。清汉中总兵江朝宗奉清廷之命由汉中起兵试图占据成都,消除四川军政府。尹又派彭光烈率部挥戈北上,一举破坏江朝崇所率清军进攻,在成都城内,尹昌衡揽同盟会成都支部负责人,立宪派头面人物及同志军领袖参与军政府作业,并依托各方实力坚决打压了清军余孽及其他骚乱分子,致使四川军政府得以稳固。
1912年尹昌衡参与了同盟会。他和张培爵派出的代表谋求成、渝军政府建立,尹昌衡为都督,张培爵为副都督。
1912年6月,西藏上层集团在英帝国主义的唆使下,试图割裂祖国,让西藏独立。尹昌衡上电北京政府,乐意领兵平叛,他脱离成都后,向西进发。八月克复了里塘、八塘,进至怒江、澜沧江一带,预备抵达拉萨。由于英国人的干与,袁世凯怕引起交际争端,就改为征讨为安慰,尹昌华受命为川督兼川边镇抚使。后来袁世凯授尹昌衡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
1913年 11月,袁世凯以议定边务为名,将尹昌衡由川边调至北京,诱以高官厚禄,谋图拉尹为其效力。此刻,袁贼窃国诡计日渐昭露,尹昌衡不以禄爵所动,终不肯为袁帮凶。袁就伪造尹“亏空公款”,拘捕坐牢,处以 9 年徒刑。
1916 年,袁世凯身后,黎元洪将尹昌衡特赦出狱后,尹昌衡曾一度跟随孙中山从事革新活动,因猝患大疾,遂退出政治舞台,归隐成都,悉心治学和参与四川慈善事业等活动。
1949年四川解放,尹昌衡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病故于重庆,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