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简历
张学良和赵一荻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早在蒋经国病逝前,以东北大学学生张捷迁为首的一批华裔旅美学者,就现已策划怎样敦促台湾当局赶快开释张学良,还其真实的自在身。张学良得知此往后,给张捷迁写了一封信,暗示了自己其时在台湾的境况:
“捷迁弟,凡事要沉着些。不要太爱情用事,镇定些,忍受些。不要太性急。你们三对配偶来台湾,把他们丢掉,好像不太对吧?我郑重地对你讲,时非其时,你们来不会见到我的。我想起两句唐伯虎的诗,书于后:‘万事由天莫强求,强求不成反成羞。’”
这封信意味着张学良行将获得自在身。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张学良老友齐聚在台北圆山大酒店,揭露为张学良庆祝九十大寿,这标志着张学良被幽禁54年后总算获得了人身自在。
张学良获得自在后,大陆方面第一时刻获得音讯。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带着赵一荻登上了赴美的飞机,开端了美国探亲访友之旅。张学良没有想到,两个月后,他将跟自己的老部下、开国大将吕正操在美国纽约重逢。
张学良赴美第二天,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杨拯民来到北京301医院,特地看望吕正操,奉告张学良赴美探亲的音讯。两人如此着急奉告吕正操,是他们深知张学良和吕正操之间的爱情。
吕正操
吕正操则从大局启航,考虑到张学良刚刚离台,是否现在就乐意回大陆还不清楚,就对两人表明先等等,看看状况再说。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办新闻发布会举行,新闻讲话人代表党和政府正式对张学良发出了约请:
“张学良将军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数十年来,咱们对他是十分关心的。现在,他和夫人到了美国,从有关报导上得知他身体健朗,咱们对此感到高兴。假如他自己乐意回大陆看一看,咱们当然十分欢迎。咱们尊重他自己的志愿。”
不过,张学良其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大陆方面的约请持慎重的情绪,他认为现在机遇不成熟。在这一布景下,吕正操决议托付张闾蘅先去美国看看张学良,了解状况后再做决议是否去美国。
4月10日,张闾蘅从美国回国后,当面向吕正操汇报了跟张学良碰头的状况。4月26日,吕正操接到女儿吕彤岩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说是她在纽约蒋士云家中见到了张学良。说话中,吕彤岩问:“若我父亲来美国,你见不见?”张学良答复得很直爽:“当然要见!”
中心开会研讨后,决议派吕正操代表党中心和公民去美国看望张学良。在这样的布景下,邓小平指示:“你们应该开个会,研讨研讨这个问题。”别的,中心一些领导也连续给吕正操打来电话,比方中顾委常委程子华同志连续打了几回电话,催问他何时启航。
晚年张学良
吕正操其时现已87岁高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可他深知肩上的职责。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一行5人在登上了赴美的飞机。吕正操抵达美国的第一站是旧金山,他在这里跟赵一荻及其亲人见了面。
随后,吕正操一行前往纽约。5月29日上午,吕正操前往曼哈顿公园大路蒋士云家。蒋士云家在11楼,当吕正操走出电梯时,一眼就认出了一身西装的张学良。
相同,张学良也一眼认出眼前便是吕正操。少壮相离,白首团聚,两人都是耄耋之年,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四目注视、双手紧握,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自1936年12月张学良固执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幽禁后,两人现已半个多世纪没碰头了。
进屋坐下后,吕正操说:“自西安一别,到今日正好是五十四年五个月零四天,碰巧是个双‘五四’。”半个多世纪没碰头,本认为两人很陌生了,可现场气氛火热。吕正操拿出一件件从国内带来的生日礼物:
一整套张最爱听的《我国京剧大全》录音带和大陆闻名京剧艺人李维康、耿其昌配偶新录制的京剧带;新采制的碧螺春茶叶;国内画家袁熙坤为张学良画的肖像和一幅由启功先生手书的贺幛等。
张学良和吕正操
吕正操具体介绍每一件礼物,张学良连连表明感谢。张学良笑着说:“我现在可迷信了,迷信天主!”吕正操哈哈大笑:“我也迷信,信公民!”张学良反问道:“你可知道你有一个外号,叫‘地老鼠’。”
吕正操一听很意外,张学良居然了解自己在抗战中的体现。张学良口中的“地老鼠”是指吕正操当年在冀中抗日根据地,以“地道战”为首要方式的抗击日寇行为。在我国,简直人人皆知地道战、地雷战等耳熟能详的抗战故事。
这些经典的游击战术,根本都是源于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其司令员便是吕正操。毛主席就曾高度评价吕正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榜样,坚持公民武装斗争的榜样。”现在张学良再次说到这种战术,吕正操感慨万千。
吕正操表明,“地老鼠”是公民发明的。说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着,时刻很快来到正午,咱们下楼来到邻近一家我国饭馆吃饭。边吃边谈中,张学良忽然问:“你咋跑到周恩来那儿去了?”
张学良忽然问这个问题,一方面他期望了解老部下当年究竟是怎样挑选参与八路军的,另一方面期望经过老部下亲身说出来后,了解中共获得革命成功的原因。张学良对吕正操十分信赖,当年张学良引荐他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吕正操和聂荣臻
1925年,20岁的吕正操从军校结业后,担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同泽沙龙干事,一向到“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时,吕正操是西安张第宅的一名内勤,期间他跟应邀来西安的中共代表罗瑞卿、许建国等人触摸频频。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幽禁后,东北军内部矛盾激化,高档军官和少壮派争权夺利。吕正操不肯参与其间,此前他现已是东北军第647团团长。早在1934年春,吕正操带领647团移驻北平,担任城防,为往后留在华北平原抗击日寇做准备。期间,吕正操与中共北方局五十三军工委成员刘澜波、孙志远等开端密切触摸。
张学良被幽禁后,吕正操考虑647团政治状况,他认为很有掌握能掌控大局。所以,1936年12月31日以最快速度赶到设在河北徐水的团部,顺畅掌控了部队。就在此刻,孙志远赶来,表明中共北方局现已同意他参与我国共产党。
1937年头,东北军上层发现中共党员在647团内部活动频频,做出把647团离散和其他部队混编的决议。吕正操承受中共北方局指示,率部承受改编,后出任国民党53军新编的691团团长。1937年5月4日,吕正操正式参与了我国共产党。抗战全面迸发后,吕正操率部奔赴抗日前哨。
吕正操
1937年10月,在一次对日军的剧烈战役完毕后,吕正操率部撤离到河北晋县东北的小樵镇,并与军部失掉了联络。吕正操当即招集所部中党员和战士代表开会,他义正言辞地对咱们说:
“时局改变不到半个月,日自己就占据了华北大片土地,但中心军一味撤离。这种时分和日自己打,死了是勇士,活着是英豪!已然咱们与军部失掉联络,我看只要回师北上,到敌后打游击!”
吕正操讲话进程中,现场人员频频允许,终究他的定见得到咱们支持。所以,691团改称“公民自卫军”。不久,“公民自卫军”划归到晋察冀军区领导,吕正操则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
整个抗战进程中,吕正操带领官兵,并发动广大公民群众,在无险可据的冀中平原上,发明性地选用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战术,使得全民皆兵,以最小的价值获得战役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公民群众抗日的积极性。
了解吕正操军旅生计的人,往往都会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他的军事才干,“吕正操交兵时有六七分胜算就敢打。”众所周知,战场上要在敌强我弱的状况下制胜,指挥将领的胆识、临机决断是十分要害的。
吕正操
掌史之战便是吕正操的代表作,这场战役的成功被中心军委称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典范。”1942年6月12日上午,吕正操地点的司令部在河北威县掌史村被日军围住。吕正操当即下达指令:
一、部队立刻进入工事。敌人进攻只许用步枪和手榴弹回击;二、非紧急状况禁绝运用轻机枪;三、没有上级指令不许反击;四、绝不许用重机枪和迫击炮,不能让敌人摸清咱们的实力,更不能露出咱们是冀中的主力和领导机关。要“装孙”示弱,同敌人打一场“蘑菇战”、“顶牛战”。
战役打响后,吕正操敏捷布置,终究率部以一个团的军力捍卫了领导机关2000多人包围,毙伤日伪军约500人,而我军仅伤亡46人,这是一场了不得的成功。此战往后,吕正操的姓名响彻华北抗日战场,最总算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
这便是吕正操怎样从东北军脱离,终究参与八路军率部抗战的大约进程。现在张学良问起,吕正操先是简略介绍了自己率部在敌后抗日打游击的进程,终究说:
“当年你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我就不信任他能放你回来。你走后东北军就乱了。我赶回部队,承受共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戎行南撤之机,脱离53军,留在敌后打日本。”
张学良和吕正操
细心揣摩吕正操这番话,可谓十分高明,蕴含着这位开国大将的高明才智。吕正操着重自己脱离东北军的一个大布景,蒋介石不会放张学良回来,这也是东北军将领内讧的本源,都忙着争权夺利。
吕正操特意说到“留在敌后打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担负全国臭名,他一向巴望能雪恨。吕正操告知张学良:“东北军都参与了抗战,跟着蒋介石的大部分都壮烈献身了,53岁在辽沈战役中放下了兵器,终究在沈阳解放时挑选了起义。”
吕正操还告知张学良,“东北军在抗战时期,整个都是很勇敢的,献身很惨。蒋介石见哪里风险就派东北军去哪里。上海作战,蒋介石的嫡派撤离了,让东北军当后卫,他们渡江时淹死了很多人,很惨。蒋介石不只不加奖励、抚恤,还就地取消了这个部队的编号,剩余的部队都给遣散了。”
吕正操叙说进程中,张学良不停地允许,明显很满足吕正操的答复。张学良终究潸然泪下,他说:“我最惋惜的是没能直接参与抗日,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也是个安慰。你这条路走对了。”张学良这句话的确发自内心,其实当年吕正操刚带领691团走上抗日之路时,张学良得知后便托来看望他的四弟张学思,带了一句话给吕正操:“必之(吕正操的字),这条路走对了。”
张学良
这次碰头因现场其他人员较多,加上两人没有谈尽兴,也没有深谈。第二天,曼哈顿一家银行总经理办公室,吕正操和张学良第2次碰头,这是独自说话。吕正操先是向张学良提交了邓颖超的亲笔信,并传达了党中心对他的问好。邓颖超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深,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利,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认为慰。先生离别家园多年,亲友素交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来两岸藩篱渐撤,来往日增,又值冬去春来,气候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托付,愿以诚恳,约请先生夫妻,在便利之时回大陆,看看家园故乡,或上坟,或探亲,或参观,或叙旧,或久居。”
张学良把信细心看了好几遍后说:“周恩来我了解,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好邓女士。”其实,1976年周总理病危时特意约见中心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罗青长后来在承受一次采访说:“有些事我现在还不能告知你,总理这个人太重爱情了,我能告知你的,便是他要求我不要忘掉那些从前对公民做过有利工作的人,特别不要忘了还在台湾的两个姓张的朋友。”
张学良和赵一荻墓地
周总理口中的“两个姓张的朋友”,其间一个便是张学良。很惋惜,因种种原因张学良终究没有回到大陆,这让他抱憾终身。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