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的目的和依据1.1.编制目的为了在优质、快速地完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范围内桥涵大体积砼工程,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1.2.编制依据1、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施工图及设计文件2、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高性能砼施工实施细则》3、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关于戈壁荒漠地区砼施工有关文件、通知等
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中铁十七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文件等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范围内桥梁挖井基础、承台、墩台身等大体积砼的施工
2.工程概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段,起讫里程DK1015+000~DK1119+679,全长104.679km,本标段特大桥3座,分别为跨柳园西气东输特大桥(DK1028+751),全长:2.4Km,柳园特大桥(DK1041+411),全长631.7m,验欢河特大桥(DK1099+861),全长926.7m,大桥2座,分别为柳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段园3号大桥(DK1042+779),全长218.44m,小泉东大桥(DK1054+100),全长374.1m,中桥4座,分别为峡东中桥、柳园1、2号中桥,布泉中桥
本标段桥梁基础根据桥址处的的地质情况,分别设计有挖井基础、桩基承台,桥墩一般为圆端形实体墩,跨柳园西气东输特大桥墩高大于20m桥墩设计为变截面空心墩,桥台为空心桥台
挖井基础、承台及圆端形实体墩均采用一次灌筑完成
为防止大体积砼施工水化热反应使得砼开裂,施工时采用降温措施,以确保砼施工质量
3.施工方法及措施3.1.施工方法3.1.1.挖井基础挖井基础基坑开挖到位并做好周边危石清理和基坑防护后,将已焊接成型的角钢支架采用汽车吊整体吊入基坑内,定位完成后四周焊接角钢斜撑将支架固定于基坑岩壁上,使其稳固牢靠
在角钢支架平台上铺设脚手板,并固定牢靠,然后安装墩身预埋护面筋,钢筋安装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准备砼浇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砼采用泵送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分层布料,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内
为确保砼振捣密实,根据挖井基础一次浇注砼方量大的特点,每次浇筑时至少配备4台振动器负责振捣
砼浇注时应做好砼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的测定并做好试块
砼浇注完毕后表面应二次抹面并压光,初凝后表面喷涂两遍养护剂并用土工布和彩条布严密覆盖,设专人洒水养护
3.1.2.承台承台基坑按要求开挖后,应立即凿除桩头松散砼,调整桩头钢筋,平整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段基坑底平面,测量放样承台平面位置及高程
待桩基检测合格后,浇筑承台砂浆垫层,并要求垫层大面平整,不得有坑洼现象
垫层砼浇注达到一定强度后,直立承台模板同时安装承台钢筋及墩身护面筋,钢筋绑扎完毕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浇筑承台
采用泵送砼入模,插入式振捣,分层浇筑成型,砼表面二次抹面压光,砼初凝后,采用养护剂喷涂表面,并用土工土严密覆盖
3.1.3.墩台身本标段小于20米的桥墩均为圆端实体墩,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模到顶,一次灌筑完成
具体做法为,墩身护面主筋及箍筋绑扎完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直立墩身模板,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中部设4到拉筋,确保墩身模板直立牢靠,墩身外侧1m处搭设双排脚手架及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砼浇注采用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一次浇注成型
3.2.施工所采取的措施3.2.1.控制水泥用量在保证设计所规定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的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3.2.2.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尽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降低绝热温升的有效办法是掺加适量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
粉煤灰因含有大量的活性Si02和A1203,有“固体减水剂”的美称,其掺入混凝土中具有增强效应、增塑效应、填充效应和削减温峰的作用,是配制大体积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材料
加入适当的粉煤灰可以改善混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段凝土的和易性,增加胶凝物质,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使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明显降低
粉煤灰可以和水泥水化放出的Ca(OH)2反应,降低水化热
因此,以粉煤灰置换部分水泥后,水化热放出的速度减缓了
水化热降低的比例,一般是粉煤灰的置换率的1/2左右
因此,通过添加粉煤灰可以抑制混凝土的温升,从而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3.2.3.控制混凝土泌水因水泥用量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产生泌水现象
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尽量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自由水,是降低泌水的有效办法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增稠剂以改善混凝土粘度,也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情况
3.2.4.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为了降低混凝土泌水而采用了低水胶比的技术措施,这同时也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加大,因碎石的强度、密度、吸水率和外加剂种类对混凝土干缩影响也很大
降低混凝土收缩的途径有:①降低砂率,②选用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小的碎石,③选用收缩较小的聚羧酸系外加剂
3.3.5.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原材料温度+搅拌升温+运输过程升温+泵送管内摩擦升温的总和
可以控制温度的环节,第一是原材料温度,第二是泵送管内摩擦升温
采取的对策措施是,拌合站对砂石料进行覆盖(或提前进遮阳棚)防止砂石蓄热,搅拌水用地下深井水,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第二用棉毡将泵送管包裹,防止太阳直晒,不断用凉水冲湿降温
这样力求把入模温度控制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7标段在可能达到的范围
3.3.6.优化混凝土浇注工艺优化浇筑工艺,采取“斜面分层,薄层浇注,连续推进”的施工工艺
由于混凝土方量较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应选择温度最低时段进行,错过高温时段,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30~35cm,并在横桥向方向按1:2的坡度全断面摊铺,混凝土振捣采用50mm插入式振捣器,如果下层混凝土已进入初凝或即将初凝,则振捣棒振捣时不宜插入下层,以达下层表面为宜,如下层混凝土未达初凝可插入下层5cm,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上下两层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3.7.埋设降温管采取“内排”并“外保”的养护措施
具体实施办法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管施工工艺,通过循环水以达到降温防裂目的
冷却水管路的布设:采用直径30mm的薄钢管每个承台布设两层降温循环回路,两层间距1.5m,距承台垂直中心线各0.75m,每个回路水平回转间距按1.0m布设
具体如图1及图2所示
5
[erphpdown][btn-danger]下载地址[/btn-danger][/erphp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