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里没有平等,那就是施舍;如果爱里没有尊重,那就是专制;如果爱里没有喜乐,那就是负担。
——题记《礼记》有一个流传很久远的故事:齐大饥, 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默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不受嗟来之食,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认为是有骨气的表现之一。
不能不说,黔敖是个有善心的人。
齐国发生严重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
这是善意。
不能不说,黔敖说:“嗟,来食。
”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善,不是爱;是居高临下的,是救世主的感觉;是没有礼貌也不需要礼貌的施舍。
不能不说,饥饿的人心里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他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
面对黔敖的施舍,坚决的说“不”,然后饿死。
饥饿如斯,自尊也不能放下;如斯施舍,没有尊重也不被接受。
我想,所有的给予或者施舍,它们不全是高尚和值得感激的行为。
我给予,因为我给得起;我给予,因为我愿意;我给予,我也得到了快乐。
有什么好居高临下?怎么可以谋求他人他日的感恩与报答?我感恩,因为你给了我需要的;我不领情,是你的给予,让我失去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尊严。
孟子说的舍生取义,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